工学强校阵容搭配
- 游戏攻略
- 2024-09-29
- 50热度
对于工学强校阵容搭配的问题,我有些许经验和知识储备。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众所周知,工科不仅是我国的第一大学科,更是世界热门学科,在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现在社会,工科学生的高就业率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中国工科大学有很多,工科也是一个专业大类,包含着好多的专业,比如有:信息、机械、土木、材料等等专业。
现如今的大学专业门类有很多,而且开设公工科的各个院校都各有特色,那么,在我国众多工科的大学中,实力是最强的大学是哪所呢?
我认为是清华大学
作为我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清华大学的工科实力是有目共睹的,清华大学无疑是国内功课的领头羊,排在第一当之无愧!不但工科实力强悍,在其他专业领域内也是实力很突出的,堪称中国高校的“巨无霸”。
在新一轮一流学科评估中,清华大学有37个学科入选一流,其中工科就有了20个,占到了2/3。在公共领域继续领跑全国高校,特别是建筑、能源、信息、材料等传统优势工科态势良好。
清华大学的实力有多强?
2021QS世界大学排名,清华大学排世界高校第15位、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2021U.S.News世界大学排名,清华大学排世界高校第28位、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清华大学位列国内高校第1位,总得分852.5分,总得分比排第二北京大学高100多分。在不少世界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清华大学都是连续好几年排国内第1位的高校。
第四次学科评估,清华大学有21个学科获得A+评级,A+学科数量与北京大学并列排国内高校第1;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清华大学有13个学科排名世界前10,其中通信工程排世界第1,纳米科学与技术、能源科学与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3个学科排世界第2,机械工程、仪器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等4个学科排世界第3,尖端学科数量以压倒性优势位列国内高校第1。
不仅师资顶级、实力顶级,清华大学的生源质量也是最顶级的。2020年福建高考,理工类,清华大学投档线为690分,与北京大学并列排国内高校第1;文史类,清华大学投档最低分为657分,排国内高校第1位。2020年河北高考,理工类,清华大学投档线为704分,以超北京大学1分的成绩排国内高校第1位;文史类,清华大学投档线为679分,超北京大学投档线12分。
中国工科实力最强的十所大学是哪十所大学?
其实在工科这一方面儿,究竟哪十所学校最强?这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因为很多排名是有着变化的,而且每年的排名也是不同的,尤其是那些排名比较接近的学校,他们之间其实并没有这太大差异,而这些细微差异的判定是有着很多不同的标准。因此,如果说真的要固定在哪十所院校其实是不大现实的。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的工科毋庸置疑,多年以来绝对是处于领先地位
对于这份排名,我们不从单个的某一专业来看,我们从综合的工科实力来进行看待!如此来看,清华大学以及浙江大学的工科实力在全国绝对是处于任何名单当中的前三名的。虽然提到国内高校人们总喜欢用清北复交四个字儿来进行概括,但是这些指的是综合实力。而如果是从工科实力来看,北大,复旦,交大这些学校在工科综合实力这一方面,很多时候是不如浙江大学的。
而清华大学更不用多说。一直以来甚至几十年以来,清华大学都一直被认为是工科理科之首的院校。这个在最近对于清华大学工科专业的统计当中,ab类学科在清华大学当中有二十多个,而A+学科更是高达14个。仅从工科这一份数据来看,清华大学顶尖工科数量在全国高校当中可以说是遥遥领先。而且涉及的学科方面也非常多,物理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水利学甚至风景园林都有所涉及!
几所在排名当中很难比较的高校
还有几所高校在排名当中是很难进行比较的,比如说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几所学校。像这几所高校当中,有几所是老牌工科强校,而有几所是近十几年间,有着飞跃性进步的高校。比如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虽然说在很多名单当中对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排名给出的并不算很高。但是客观来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实力绝对是不容置疑的。
虽然说东南大学在网络热度以及网络流量上比较于清北复交这样的学校有所不足。可是人们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东南大学曾经是原四大工科院校之一。虽然在A+类学科上并不多,但是总体上,其强势专业还是非常多的!
最后,如果说真的要给一份名单,确切的十所高校是很难的,但是给一个大致的范围还是可以的。能够获得这份荣誉的高校可以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十余所高校!
华中科大工科是工科传统强校,在国内能排到第二吗?
华中科技大学确实是工科强校,这一点毋庸置疑,毕竟他是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而成。原华中理工大学前身是华中工学院,而华中工学院是由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4所大学的机械系全部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以及华南工学院机械系的动力部分、电机系的电力部分合并组成,很早就进入了全国重点大学行列,所以华中科技大学的工科实力确实非常强。
华中科技大学号称“南方小清华”,而且这个称谓经常被华中科技大学的师生引用,由此可见,华中科技大学自己都认为没有清华大学的实力强,所以说清华大学是工科院校的“状元”,反对声几乎很小。国内高校历来都是重理工,轻文史,这使得国内理工类大学高手如云,但是真正能有挑战清华大学工科地位的高校,其实就三所高校,分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其他高校在这四所高校中,还略有一些差异。
浙江大学虽然名气很大,但是他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农学、医学、林学、理学、工学方面实力都很强,但是纯正的工科方面,确实要比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略差一些。虽然浙江大学绝对是一所“不差钱”的高校,但是毕竟要分摊给太多专业了,所以相对给工科的经费就少了一些,而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则没有这个缺点,毕竟这两家高校都是传统工科院校起家,而且多年来致力于自身擅长的领域,所以两家在工学方面的积淀要比浙江大学更为深厚一些,自然也要更具优势。
上海交通大学虽然工科实力确实很强,但是他并不是纯正的“交通大学”,他实质是上海船舶学院为主体建立起来的高校,这也是他的船舶始终全国第一的根本原因。上海市是国内重点城市,而八十年代初期大量的资金投入上海,这为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以及上海市的配套项目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上海交通大学足够大的发展空间,这才使得上海交通大学开始崛起。不过,相对哈尔滨工业大学来讲,上海交通大学还是略显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积淀深厚,建国之前,就已经是一所享誉全球的工科大学,而且建国后成为国内最早的军工院校,所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经费始终强劲,而且成绩斐然。
单从工科这个角度来讲,哈尔滨工业大学绝对有挑战清华大学的实力,很多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位于东北,经济相对落后一些,所以给人感觉很没面子似的,实际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工学实力绝对是全国TOP2,这一点毋庸置疑!
工科四大强校求准确排名
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工科大学入选前25工学学科的大学排名!(不含综合及理学为主的大学)
80个一级学科教育部排名中工学学科前25名汇总得出:
1。 清华大学(21个)
2。
哈尔滨工业大学(17个)
3。上交(16个)
4。 天大(15个)
5。 西交(14个)
6。
大工(13个)
6。 北理(13个)
6。 西工(13)
6。 东南 (13个)
10。北航(12个)
10。华南理工(12个)
工科(工程学)是指如计算机、信息、通信、电子、机械、建筑、水利、汽车等研究应用技术和工艺的学问。
工程学或工学即“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原理,来解决问题”。
工程师通过想象,判断和推理,将科学、技术、数学和实践经验应用到设计、制造、对象或程序的操作中。
在学校中,将自然科学原理应用至工业、农业各个生产部门所形成的诸多工程学科也称为工科或工学。
国内工科特色较突出的高校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哈工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等。
全国所有工科院校排名
清华大学 23259票 4.91%
哈尔滨工程大学 21624票 4.57%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759票 4.39%
上海交通大学 20639票 4.36%
华中科技大学 19818票 4.19%
西安交通大学 19786票 4.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719票 4.17%
西北工业大学 19638票 4.15%
天津大学 19593票 4.14%
浙江大学 18494票 3.91%
武汉大学 17529票 3.7%
同济大学 16491票 3.48%
国防科技大学 16430票 3.47%
华南理工大学 15706票 3.32%
东南大学 15133票 3.2%
中南大学 14911票 3.15%
合肥工业大学 12540票 2.65%
东北大学 12407票 2.62%
大连理工大学 11567票 2.44%
北京科技大学 10121票 2.14%
重庆大学 8636票 1.82%
吉林大学 8567票 1.81%
四川大学 7593票 1.6%
北京理工大学 7334票 1.55%
中国科技大学 6864票 1.45%
华东理工大学 6829票 1.4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6631票 1.4%
北京大学 5754票 1.22%
西南交通大学 5749票 1.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5387票 1.14%
电子科技大学 4566票 0.96%
长安大学 4334票 0.92%
武汉理工大学 3924票 0.83%
北京邮电大学 3908票 0.83%
北方交通大学 3744票 0.79%
南京理工大学 3244票 0.69%
中国地质大学 3148票 0.67%
山东大学 2831票 0.6%
南开大学 2660票 0.56%
复旦大学 2548票 0.54%
江南大学 2004票 0.42%
燕山大学 1769票 0.37%
西南石油学院 1666票 0.35%
南京大学 1647票 0.35%
河海大学 1635票 0.35%
郑州大学 1581票 0.33%
太原理工大学 1491票 0.32%
昆明理工大学 1418票 0.3%
北京化工大学 1259票 0.27%
东华大学 1254票 0.26%
石油大学 1099票 0.23%
中国农业大学 1061票 0.22%
北京工业大学 995票 0.21%
湖南大学 963票 0.2%
中国矿业大学 538票 0.11%
云南大学 457票 0.1%
广东工业大学 377票 0.08%
河北工业大学 311票 0.07%
南京工业大学 278票 0.0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59票 0.05%
福州大学 253票 0.05%
山东科技大学 217票 0.05%
江苏大学 209票 0.04%
上海大学 146票 0.03%
您好!
据我所知,
工科是我国第一大学科,也拥有最多得专业和师生.对照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应算最为权威数据.分析10所最著名高校工科实力情况
1、样本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
技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10所大学。
2、对各一级学科取相同权重,则总得分除以总学科数即为最终的加权分。
3、评估数据摘自教育部公布的2002年、2003年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结果。
4、没有参加评估的一级学科得分统一计为60分。
一、传统基础工科
我们都知道,在工科学校的发展中,会从一些传统工科衍生出其他工科的学科,比如许
多高校的控制系是从电机系或者化工系衍生出来。
对照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民国时期工科的设置,我们认为传统基
础工科是电气工程(电机系)、机械工程(机械系)、化学工程(化工系)、土木工程(土木系
)、建筑学(建筑系,清华过去称为营建系)五个学科。
10所高校传统基础工科数据如下。
排名 清华 浙大 天大 哈工 同济 东南 华科 西交 大工 上交
化工 84. 99 80 87.51 69.24 60 60 60 60 77.53 60
机械 93.32 89.42 73.79 92.9 75.92 72.69 91.84 92.01 79.14 90.82
土木 83.96 77.7 70.49 78.8 88.96 73.78 67.75 60 75.83 60
建筑 90.53 63.58 78.28 67.15 86.89 81.2 60 60 60 60
电气 88.59 80.29 76.94 77.53 60 76.42 80.37 81.66 60 78.85
合计 88.28 78.20 77.40 77.12 74.35 72.82 71.99 70.73 70.50 69.93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10所高校里面
化工前四名为天大、清华、浙大、大工,
机械前四名为清华、哈工、西交、华科,
土木前四名为同济、清华、哈工、浙大,
建筑前四名为清华、同济、东南、天大,
电气前四名为清华、西交、华科、浙大,
合计前四名为清华、浙大、天大、哈工。
天大作为传统工科名校果然名不虚传,而两所交通大学由于院系调整,在传统工科方面布局较弱。
二、基本总体工科
根据现在教育部公布的一级学科名单,我们剔除开设该学科的学校数目较少的工科比如
核科学等,统计如下学科,
化工、材料、环境、生医、机械、仪器、光工、动力、力学、土木、水利、建筑、电工
、电子、通信、控制、计算机共计17个学科,这些学科每个学科参加评估的学校均在5所及
5所以上。
10所高校基本总体工科数据如下。
排名 清华 浙大 哈工 上交 华科 东南 西交 天大 大工 同济
化工 84.99 80 69.24 60 60 60 60 87.51 77.53 60
材料 83.17 78.03 81.79 83.99 76.21 72.69 75.73 73.15 75.07 73.35
环境 85.39 86.59 76.53 60 68.29 60 60 60 70.15 78.35
机械 93.32 89.42 92.9 90.82 91.84 72.69 92.01 73.79 79.14 75.92
仪器 83.22 78.93 82.49 80.53 70.71 74.73 74.48 78.96 75.12 60
光工 84.64 81.97 71.01 60 74.37 60 60 78.84 70.17 60
动力 91.84 87.52 75.9 84.5 74.64 73.11 84.55 72.72 70.57 60
力学 87.67 73.02 81.88 80.3 68.47 60 76.66 73.26 79.48 70.03
土木 83.96 77.7 78.8 60 67.75 73.78 60 70.49 75.83 88.96
水利 85.85 70.7 60 60 70.79 60 60 72.59 82.94 60
建筑 90.53 63.58 67.15 60 60 81.2 60 78.28 60 86.89
电气 88.59 80.29 77.53 78.85 80.37 76.42 81.66 76.94 60 60
电子 96.03 83.08 75.73 84.4 81.62 80.73 76.83 74.92 69.03 60
通信 92.44 72.25 79.44 78.09 72.21 83.16 70.89 60 68.89 60
控制 90.2 93.98 81.12 85.62 78.35 83.41 81.57 60 69.25 60
计算机96.69 81.5 83.38 78.23 77.31 71.83 73.04 60 70.23 60
生医 79.31 95.53 60 84.68 81.33 88.73 83.78 74.2 60 60
合计 88.11 80.83 76.17 74.71 73.78 72.50 72.42 72.10 71.38 66.68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10所高校里面
化工前四名为天大、清华、浙大、大工,
材料前四名为上交、清华、哈工、浙大,
环境前四名为浙大、清华、同济、哈工,
机械前四名为清华、哈工、西交、华科,
仪器前四名为清华、哈工、上交、天大,
光工前四名为清华、浙大、天大、华科,
动力前四名为清华、浙大、上交、西交,
力学前四名为清华、哈工、上交、大工,
土木前四名为同济、清华、哈工、浙大,
水利前四名为清华、大工,天大,华科,
建筑前四名为清华、同济、东南、天大,
电气前四名为清华、西交、华科、浙大,
电子前四名为清华、上交、浙大、华科、
通信前四名为清华、东南、哈工、上交,
控制前四名为浙大、清华、上交、东南,
计算机前四名为清华、哈工、浙大、上交,
生医前四名为浙大、东南,上交、西交,
合计前四名为清华、浙大、哈工、上交。
可以看出,华科的工科发展势头比较迅猛,现在华科、东南都排在西交大,作为老牌工科强校,西交大迫切需要警醒,遏制住衰退的步伐。
三、热门工科
我们根据就业形势、生源质量以及社会相关产业发展形势,选取建筑、土木、计算机、 通信、电子、电气、控制等七个学科作热门工科学科
10所高校热门工科数据如下。
排名 清华 浙大 东南 哈工 上交 华科 西交 天大 同济 大工
土木 83.96 77.7 73.78 78.8 60 67.75 60 70.49 88.96 75.83
建筑 90.53 63.58 81.2 67.15 60 60 60 78.28 86.89 60
电气 88.59 80.29 77.53 78.85 80.37 76.42 81.66 76.94 60 60
电子 96.03 83.08 75.73 84.4 81.62 80.73 76.83 74.92 69.03 60
通信 92.44 72.25 79.44 78.09 72.21 83.16 70.89 60 68.89 60
控制 90.2 93.98 81.12 85.62 78.35 83.41 81.57 60 69.25 60
计算机 96.69 81.5 83.38 78.23 77.31 71.83 73.04 60 70.23 60
合计 91.21 78.91 78.65 77.59 75.03 73.94 72.00 68.66 67.98 67.60
由上可知,在热门工科领域竞争力居前五的学校为清华、浙大、东南、哈工、上交。需要指出除
了哈工之外,清华、浙大上交,东南、均处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自然这些学校倍受高中生的追捧和高分生得青睐。
四、信息领域
现在全社会号称要进入信息时代,我们考虑计算机、通信、电子、电气、控制、仪器、 光工等七个学科,得到数据如下。
排名 清华 浙大 哈工 上交 华科 东南 西交 天大 大工 同济
仪器 83.22 78.93 82.49 80.53 70.71 74.73 74.48 78.96 75.12 60
光工 84.64 81.97 71.01 60 74.37 60 60 78.84 70.17 60
电气 88.59 80.29 77.53 78.85 80.37 76.42 81.66 76.94 60 60
电子 96.03 83.08 75.73 84.4 81.62 80.73 76.83 74.92 69.03 60
通信 92.44 72.25 79.44 78.09 72.21 83.16 70.89 60 68.89 60
控制 90.2 93.98 81.12 85.62 78.35 83.41 81.57 60 69.25 60
计算机 96.69 81.5 83.38 78.23 77.31 71.83 73.04 60 70.23 60
合计 90.26 81.71 78.67 77.96 76.42 75.75 74.07 69.95 68.96 60.00
2006伊灵大学排行榜答网友问
如何使用我司的大学排行榜
如何浏览收费贴
如何免费开家贴店
我的贴店出售的文章中有优势学科包括各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包括最新审批的,下同),一级学科硕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硕士点,专业学位点(包括法硕,mba,工程硕士,医学硕士等)等介绍.各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中心根据各高校相关学科实力评估所得,是反映各大学相关学科专业实力的最权威指南。
学科评估结果揭晓
在2002年学科评估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于2003年7月开展了第二次学科评估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已经结束。
2003年学科评估涉及哲学等42个一级学科。此次评估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改,按学科门类分为文、理、工、农、医、管理六类,采用客观评估与主观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客观数据来源于各学位授予单位填报并确认的基本数据表,以及教育部 “211工程”办公室、教育部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等公共信息源。学术声誉来源于1040位同行专家反馈的声誉调查信息。对客观数据和学术声誉调查结果按照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处理,即将客观数据进行(60,100)线性变换,得到每个参评学科点的各项指标得分,结合学术声誉指标得分,根据指标体系权重集,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每个学科点的综合得分,按综合得分进行排名。其中,综合排名并列的,按单位代码排序。2003年学科评估结果已以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挂靠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处)名义在学位中心网站和《中国研究生》杂志2004年第一期上发布。
学科评估工作今后将周期性地进行。经过深入研究与讨论,综合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学科评估的周期暂定为3年,即每3年对现有一级学科(除军事学门类外)进行一轮评估。教育部学位中心计划在2004年进行第一轮的第三次评估,从而完成第一轮学科评估工作。
2006中国大学100强 排名
校 名
总得分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分省排名
学校类型
学校参考类型
得分
研究生 培养
本科生培养
得分
自然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1 清华大学 267.6 113 82.94 29.93 155 135.1 18.1 京 1 理工 工学类 研究1型
2 北京大学 226.6 102 64.8 37.32 124 89.58 33.75 京 2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3 浙江大学 208 93 59.92 33.39 115 94.73 18.92 浙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4 上海交通大学 160 72 47.69 24.02 88.3 82.06 5.37 沪 1 综合 理科类 研究1型
5 复旦大学 138.9 65 38.83 25.92 74.1 51.86 21.55 沪 2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6 南京大学 125.8 59 34.93 24.16 66.7 46.21 19.9 苏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7 华中科技大学 114.1 54 31.68 22.37 60 52.26 7.2 鄂 1 理工 理科类 研究1型
8 武汉大学 109.7 52 30.33 21.17 58.2 39.42 18.2 鄂 2 综合 综合类 研究2型
9 吉林大学 98.93 49 25.99 22.55 50.4 41.06 8.86 吉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2型
10 中山大学 96.45 41 28.56 12.29 55.6 43.76 11.32 粤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11 四川大学 93.58 42 26.8 14.92 51.9 40.19 11.19 川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12 西安交通大学 91.15 44 25.2 18.36 47.6 38.26 8.89 陕 1 综合 文理类 研究2型
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8.87 40 25.73 14.72 48.4 45.43 2.54 皖 1 理工 理科类 研究1型
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83.59 39 23.03 15.97 44.6 41.98 2.19 黑 1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15 山东大学 77.93 39 20.2 18.66 39.1 31.58 7.13 鲁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16 天津大学 72.56 33 20.83 12.17 39.6 36.05 3.14 津 1 理工 工学类 研究1型
17 南开大学 66.22 30 18.86 10.9 36.5 21.68 14.44 津 2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18 中南大学 63.14 31 17.12 13.98 32 29.73 2.01 湘 1 综合 理科类 研究2型
19 北京师范大学 61.95 28 17.74 10.14 34.1 15.04 18.71 京 3 师范 文理类 研究1型
20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55.46 22 19.13 2.41 33.9 33.59 0.01 京 4 医药 医学类 研究1型
21 厦门大学 52.3 22 15.47 6.69 30.1 15.44 14.42 闽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2型
22 东南大学 49.99 23 13.75 9.66 26.6 22.89 3.44 苏 2 综合 工学类 研究2型
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9.59 21 14.46 7.01 28.1 26.02 1.84 京 5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24 中国人民大学 47.97 22 13.75 7.76 26.5 0.42 25.79 京 6 综合 文科类 研究2型
25 华南理工大学 47.52 22 13.01 8.8 25.7 23.73 1.74 粤 2 理工 工学类 研究1型
26 同济大学 46.2 22 12.67 9.46 24.1 21.77 2.08 沪 3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27 大连理工大学 45.71 22 12.43 9.74 23.5 21.7 1.62 辽 1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28 西北工业大学 44.5 20 12.53 7.75 24.2 23.48 0.51 陕 2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29 重庆大学 39.13 22 8.55 13.81 16.8 14.83 1.78 渝 1 综合 工学类 研究2型
30 中国农业大学 38.23 17 10.75 6.35 21.1 19.47 1.46 京 7 农林 理科类 研究1型
31 东北大学 37.16 18 9.8 8.48 18.9 16.81 1.89 辽 2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32 华东师范大学 36.99 17 10.3 6.91 19.8 8.19 11.41 沪 4 师范 文理类 研究2型
33 兰州大学 36.5 18 9.12 8.9 18.5 15.41 2.9 甘 1 综合 理学类 研究2型
34 中国地质大学 33.55 17 8.63 8.18 16.7 15.96 0.62 鄂 3 理工 理科类 研究2型
35 北京理工大学 31.3 14 8.57 5.79 16.9 16.03 0.75 京 8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36 华东理工大学 30.95 14 8.58 5.25 17.1 16.54 0.41 沪 5 理工 工学类 研究1型
37 中国石油大学 30.09 15 7.64 7.16 15.3 15.09 0.35 京 9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38 苏州大学 29.39 15 7.03 8 14.4 9.2 5.28 苏 3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39 郑州大学 29.19 20 4.46 15.48 9.25 6.97 2.37 豫 1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40 湖南大学 28.26 15 6.79 8.34 13.1 9.68 3.57 湘 2 综合 文理类 研教型
41 中国矿业大学 27.8 16 6.42 9.11 12.3 11.31 1.07 苏 4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42 武汉理工大学 27.65 16 5.75 10.57 11.3 9.51 1.92 鄂 4 理工 文理类 研教型
43 北京科技大学 27.41 13 7.73 5.14 14.5 14.11 0.55 京 10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4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6.72 14 6.97 6.84 12.9 12.37 0.66 苏 5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45 南京农业大学 26.36 13 6.43 6.25 13.7 11.8 2 苏 6 农林 理科类 研教型
4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6.31 13 6.87 6.12 13.3 13.12 0.32 陕 3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47 西北大学 26.3 13 6.37 6.43 13.5 9.9 3.72 陕 4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48 暨南大学 26.26 11 7.27 3.86 15.1 7.6 7.68 粤 3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49 电子科技大学 25.56 14 5.67 8.35 11.5 10.77 0.87 川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50 南京理工大学 25.45 13 5.76 7.73 12 11.15 0.92 苏 7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51 西南大学 25.42 15 4.7 10.67 10.1 6.68 3.46 渝 2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5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4.85 12 6.42 5.71 12.7 12.33 0.5 陕 5 农林 理科类 研教型
53 南京师范大学 24.72 13 5.99 6.93 11.8 4.87 7.04 苏 8 师范 文理类 研教型
54 上海大学 24.08 13 5.74 6.98 11.4 8.15 3.31 沪 6 综合 文理类 研教型
55 西南交通大学 21.91 12 5.08 6.91 9.92 8.36 1.65 川 3 理工 文理类 研教型
56 华中农业大学 21.28 11 4.98 6.36 9.95 8.86 1.18 鄂 5 农林 理科类 研教型
57 华中师范大学 21.05 11 5.19 5.82 10 3.48 6.64 鄂 6 师范 文理类 研教型
58 东北师范大学 20.98 11 5.12 5.67 10.2 6.82 3.46 吉 2 师范 文理类 研教型
59 中国海洋大学 20.83 9.3 5.9 3.36 11.6 10.54 1.13 鲁 2 综合 理科类 研教型
60 扬州大学 19.86 12 3.46 8.06 8.34 6.78 1.64 苏 9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61 华南师范大学 18.5 9.5 4.39 5.11 9 3.79 5.3 粤 4 师范 文理类 研教型
62 华南农业大学 18.05 9.7 3.95 5.74 8.36 7.86 0.58 粤 5 农林 理科类 研教型
63 首都医科大学 17.69 6.8 5.91 0.91 10.9 10.87 0.08 京 11 医药 医学类 研教型
64 山西大学 17.55 9.1 3.96 5.13 8.46 5 3.54 晋 1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65 湖南师范大学 17.55 9.8 3.65 6.19 7.72 3.81 3.98 湘 3 师范 文理类 研教型
66 北京化工大学 17.39 8.1 4.58 3.56 9.25 9.06 0.28 京 1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67 中国医科大学 17.08 7.7 5.16 2.57 9.35 9.39 0.05 辽 3 医药 医学类 研教型
68 南昌大学 16.58 12 1.84 10.63 4.11 3.69 0.45 赣 1 综合 文理类 教研型
69 河海大学 16.53 9.7 3.5 6.25 6.79 6.03 0.82 苏 10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70 北京交通大学 16.49 8.2 4.46 3.76 8.27 7.4 0.94 京 13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71 陕西师范大学 16.49 8.2 4.16 4.03 8.3 4.43 3.94 陕 6 师范 综合类 研教型
72 云南大学 16.09 9.3 3.3 6.01 6.77 4.53 2.3 滇 1 综合 文理类 研教型
73 福建农林大学 15.51 7.9 3.05 4.81 7.65 7.44 0.28 闽 2 农林 农学类 研教型
74 北京工业大学 15.44 7.5 4.27 3.21 7.96 7.5 0.53 京 14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75 南京工业大学 15.4 10 2.44 7.66 5.3 5.14 0.22 苏 11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76 山东农业大学 15.34 8.9 3 5.94 6.4 5.85 0.61 鲁 3 农林 农学类 研教型
77 东华大学 15.24 8.8 3.25 5.53 6.46 6.13 0.39 沪 7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78 哈尔滨工程大学 15.19 8.6 3.41 5.21 6.56 5.99 0.63 黑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79 福州大学 15.1 8.8 3.03 5.72 6.35 5.45 0.96 闽 3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8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5.06 8.9 3.1 5.77 6.19 0.04 6.21 鄂 7 财经 文科类 研教型
81 河北大学 14.81 9.5 2.21 7.23 5.36 2.78 2.64 冀 1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82 燕山大学 14.72 9.4 2.53 6.85 5.34 5.2 0.2 冀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83 江苏大学 13.69 9.1 2.27 6.8 4.61 3.91 0.73 苏 12 综合 工学类 研教型
84 上海财经大学 13.65 6.6 3.56 3.07 7.03 0.08 7.02 沪 8 财经 文科类 研教型
85 北京邮电大学 13.61 7.2 3.22 3.95 6.43 6.22 0.27 京 15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86 合肥工业大学 13.61 8.5 2.41 6.05 5.15 4.66 0.55 皖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87 河南大学 13.41 8.7 1.81 6.87 4.72 2 2.75 豫 2 综合 文理类 研教型
88 贵州大学 12.86 11 0.86 9.64 2.36 2.05 0.33 黔 1 综合 理科类 教研型
89 太原理工大学 12.83 8 2.3 5.74 4.79 4.68 0.14 晋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90 湘潭大学 12.63 8.5 1.94 6.54 4.15 2.81 1.37 湘 4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91 浙江工业大学 12.54 7.9 1.91 6.03 4.6 4 0.63 浙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92 青岛大学 12.51 8.6 1.53 7.03 3.96 3.07 0.92 鲁 4 综合 综合类 教研型
93 成都理工大学 12.46 8.6 1.68 6.88 3.91 3.75 0.19 川 4 理工 综合类 教研型
94 江南大学 12.4 8.2 1.93 6.25 4.23 3.83 0.43 苏 13 综合 工学类 研教型
95 昆明理工大学 12.38 7.9 2.17 5.76 4.45 4.16 0.32 滇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96 中国药科大学 12.17 5 2.67 2.3 7.2 7.17 0.1 苏 14 医药 医学类 研教型
97 山东师范大学 12 7.6 1.99 5.6 4.41 2.67 1.77 鲁 5 师范 文理类 研教型
98 北京林业大学 11.95 6.8 2.62 4.14 5.19 5 0.25 京 16 林业 理科类 研教型
99 河北工业大学 11.94 7.7 1.81 5.9 4.22 4.1 0.15 冀 3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100 华北电力大学 11.85 7.5 1.8 5.73 4.31 4.14 0.2 冀 4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国内一流工科大学
如果是工科,哈工大不会比中科大弱的,两所学校差不多。如果是综合实力,中科大确实要高于哈工大的。
你说在浙江两所学校分数差距很大的话,我觉得报考哈工大的性价比会比较高。但是,如果你分数可以报考中科大的话,还是建议你报考中科大,因为中科大出身的学者、名人很多很多。
还有就是,报考院校最好要考虑以后你要去发展的地区,比如报考哈工大,在北方一定很强势,但在南方就不一定了。
如果你以后再长三角地区,建议可以考虑上海交大、东南大学这类工科强校,当然还有浙大、中科大。
浙大 复旦 天大 南开大学 上海交大 工科比较
这几个学校放在一起说的话,综合比较起来说
肯定是交大最好了,他的理工科平台最多最顶尖,理工科排名仅次于清?华。
学习工科,在交大这种工科平台基础丰富的学校最合适。
交大在国内的理工科实力仅次于清?华。交大是中?国最悠久最有历?史底蕴的大学。在解?放前就是著名大学,培养出钱学森,江主?席等等著名校友。其余的学校没有这么深厚的底蕴。
交大很多理工科在国内排名第一的,比如机械(交大一个机动学院很大规模的,可见交大的实力?)一直是国内第一,现在和密?西?根合作密?西?根学院,涵盖所有的工科,你感兴趣的话建议到这里来学习,这是顶级大学的教学模式,所有的教?师都是美?国一流大学的教授。网上的资料很多的,可以百度“交大密?西?根学院家长会博客。
交大的临床医学也是一直国内第一;附属医院13家都是三甲全?国最多。
交大的生物医学工程也是一直国内第一(这个和电子工程很类似,交叉学科,因为交大的电类专?业太强大,同时生物医学类专?业强大,所以这个专?业在这个基础发展自然第一了),中?国的3G标准就是交大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制定出来的,你可以看出这里有多么强大了吧。
交大的船舶一直是国内垄断的第一,而且是中?国所有大学唯一可以在国际上拿的出手的学科(毕竟中?国大学的科技实力和国外有差距),正在研发的海洋3000米下的机器人就是交大船舶海洋一个学科独?立做出的贡献,震?惊世界。
交大的材料国内第一梯队的实力,侧重金属材料领域,和宝钢,汽?车公?司合作很多,有很多研究成果。
还有要说的是交大的电院虽然没有在国内第一的学科,但是所有的学科都是在国内前三的?水平的,比如自动化系国内第二,电子工程系也是仅次于清?华,仪器系规模很小但是也是在国内第二的。交大电院的学?生曾经三次获得过ACM全球总冠军,可见这个专?业的学?生是多么的优秀,老?师教授的实力多么一流。
交大的相比之下稍微低调一些的学科只有环境学院,但是在国内排名也是前八了,要说明的是这个学科在任何大学都是冷门学科,因为这个学科在任何大学都是不好找工作,学?生出路一般,在清?华和交大都是最冷门的专?业之一了。
浙大的特点是各个工科都不错,啥专?业都有,但是顶尖没有。但是没有太拔尖的,也就是她的材料,船舶,机械等等学科都是不如交大的。浙大特点是规模很大,所以建设那么多的发展学科很难。
至于复旦,几乎没有工科,去这样的学校学习工科对你未来的发展不好,学习工科最好在一个工科平台多的大学里学习,比如交大的工科平台有,电?信学科平台,机动学科平台,船舶学科平台,海洋学科平台,临床医学平台。。等等,这对于你未来发展扩大眼界好处很多。
至于就业,首先,上?海的地域优势肯定是主要的优势,现在每年的就业排行榜,交大和清?华基本是占据前两位的,毫无疑问的就业霸主。
至于考研深造在这些学校不用考虑,肯定机会很多的,不过工科学?生一般选择的机会很多,主要是出国,保研,就业。
还有现在的交大是国内发展最快的大学,尽管在国内的综合实力已经前三了,但是还在飞速发展,你是喜欢在一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积极进取的大学学习呢?还是喜欢在一个暮气沉沉,没有生机,慢慢退步的大学的学习呢?
相信你心理会有自己的判断。
至于你说的天大,南开都是比浙大还差一些的。没有特别要说的。天津的地理位置不好,找工作还要到北?京上?海来。
在福建的招生情况,这些学校基本是比较稳定的,
交大基本是分数线第三(交大一般招生人数比较多),浙大,复旦南开天大依次在后边。
我给你看一份福建官?方的招生办的总结资料吧。
2009年招生情况。
百度“2009年在福建招生本科院校录取平均分分层统计公布”
第一个搜索结果就是的。
我把整理出的一些结果发上来给你参考,祝你好运:)
我国最好的工科大学有哪些?
在我国大学里,一直有一个说法,那就是?得工科者得天下?,工科专业种类多,与产业结合最为紧密,因此工科一直是众多学子最喜欢报考的专业,也是很多大学一直在致力于重点发展的学科门类。
那么,我国工科大学目前排名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
目前有的大学排行榜里,会对工科院校进行排名,由于指标体系各不相同,排名情况迥异。其实我们来看看一个排名就大概知道工科实力排名了,那就是我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时,工科门类学科的评估结果排行。
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工学门类评估结果排行榜如下:
第一、清华大学
这个不用多说,清华大学的工科一直是独领风骚,国内仅此一家,遥遥领先于其它院校。
第二、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是一所传统的工科强校,它的工科主要是继承了原浙江大学的血统,多个工科专业在国内是名列前茅。其中,工科A类专业共有15个,仅次于清华大学。
第三、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很多心目中,就是工科强校的代名词,特别是在航天军工类专业,更是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其中,工科A类专业共有15个,跟浙江大学并列第二,只是A+专业比浙江大学少2个,A专业也少2个,A-专业比浙江大学多4个。
第四、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是一所位于天津市的百年名校,它的工科专业既有自己本身的一部分,多数来自于以前强大的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坚持以工科为特色,保持低调发展态势。
第五、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绝对是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黑马,特别是工科专业更是让人刮目相看,10个A类的工科专业、4个A+工科专业,表现非常惊艳。
除了上述5所工科名校,排名第6-10的依次是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
通过了解了这些工科学校的排名,那么对于学校的选择可能就相对要容易了许多。
一般选择学校的时候,既要考虑学校的综合实力,也要考虑专业水平,更要同时兼顾学校的地理位置。
当然,对述上述榜单中的名校,学校实力不用质疑,考上任何一所都是非常不错的。那么,重点要考虑的是,在已有的分数情况下,想要报考专业实力更强一点的学校,那么就需要牺牲一下地理位置,譬如相同专业情况下,可以选择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性价比要比选择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要高得多。
以上纯属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对于我国工科院校排名,你们是否认同上述排行?欢迎发表你们的看法。
好了,今天关于工学强校阵容搭配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工学强校阵容搭配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工学强校阵容搭配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