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杂牌阵容搭配
- 游戏攻略
- 2024-10-05
- 174热度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我对“司马懿杂牌阵容搭配”的一些看法。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刚看到过一篇帖子专门讲诉此问题,现借花献佛,共同进步。
1、判定顺序问题
有玩家认为司马懿的改判是在判定牌翻出以后,而张角是在判定牌翻出前,按照这种说话,那么司马懿可以再张角改判以后再改判,即司马懿在改判上完克张角。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看一下双方的技能说明,很明显都是判定牌生效前。那么他们的判定时机应该是相同的。那么什么是判定牌生效前呢?首先判定牌翻开前一般是称为判定前的。那么生效前的意思就是判定牌翻开后。举例来说,比如马超出杀判定为红桃,这个时候判定牌已经翻出,也就是已经是判定后了,但是对方还没有扣血以前就算是生效前,这个时机就是司马懿和张角改判的时机了。所以张角和司马懿的判定时机都是在判定牌翻开后,生效前。
2、司马懿和张角的改判顺序问题
既然改判时机是一样的,那么谁先改判呢?后来者还能不能改判呢?
谁先改判由翻判定牌者之后的座次决定,比如说司马懿在张角的上家判定者的下家的话,司马懿先决定是否改判,如果司马懿不改判再由张角决定是否改判,所以座次是改判顺序的唯一依据。
后者还能改判吗?答案是不能,改判只能进行一次,已经被改判过的,就不能再被改判了。而且放弃改判之后不能再决定改判。也就是说张角和司马懿都决定不改判以后,其中一人不能再反悔而要求改判。
3、“替换”和“代替”的区别
张角替换判定牌的意思是,用自己的黑色牌当判定牌,而把判定牌收入手牌,也就是“换判”。
司马懿代替判定牌是只替不换,不能收入原来的判定牌,所以是“改判”。
4、是否可以使用已装备的牌来判
司马懿的技能已经明确说明是手牌了,所以当然不能用已装备的牌
而张角只是说黑色牌,并没有说手牌,所以张角可以使用已装备的牌判定,而且换判后可以把原来的判定牌收入手牌。
5、关于触发银月枪的问题
虽然标准版现在取消了银月枪,但是推广版中的银月枪依然有很多人喜爱。这个问题也是困扰了大家的。我们根据官方的说明推断,张角和司马懿的改判只要是在自己回合外用黑色手牌改判都能触发银月枪。值得注意的是张角用已装备的牌判定时是不能触发的。
但是这个设定似乎有点太imba(imbalance,不平衡),所以目前普遍接受司马懿可以出发银月枪,张角不能触发,或者双方都不能触发。这个规则大家可以跟朋友事先约好。
好的,相信现在大家对张角和司马懿有更深的了解了。张角的换判是一个需要活用的技能,比如甄姬的洛神判定到的红牌经常是无中生有和桃,这时如果你是张角,就可以考虑一下是否用黑色牌来把它换过来了,特别是在手牌不够的情况下,用一张已装备的和黑色牌来换一张无中生有或桃是很合算的。
这里再转载一篇司马懿张角的精彩战例:
残局,一主公一内奸二反贼。
主公大乔,四血一手牌,无装备。
下家是反贼张角,装备了八卦阵和银月枪,一血二手牌
下家是内奸曹仁,一血一手牌(杀),装备方天画戟
下家是反贼司马懿,装备防御马,一血三手牌:一张桃,一张借刀杀人,一张黑桃杀
司马懿出牌,使用借刀杀人,借内奸曹仁的刀(方天画戟),杀主公大乔。
曹仁考虑了下,决定使用手里这张杀,因为曹仁认为,尽管是在借刀杀人中使用,但是
毕竟是最后一张杀,应该可以发动方天画戟特效,他指定了主公大乔,反贼司马懿、反
贼张角三个目标。
接下来开始结算,司马懿坚持认为,三个杀中,应该先结算主公大乔的,因为借刀杀人
在先。不过最后还是妥协,同意按顺序先结算对他的杀。
司马懿中杀濒死,自己用桃回体力,发动反馈,内奸曹仁无手牌,只有那张方天画戟可
以被司马懿拿走。
下面结算主公大乔,尽管方天画戟已经被拿走,但是杀还是继续结算,大乔弃手牌流离
,因为上家司马懿有防御马,于是只好流离下家反贼张角。
张角两手牌,一张闪,一张梅花杂牌。出闪,发动雷击,指定主公大乔。大乔翻出判定
,梅花,不中。
张角说,虽然我手里的也是梅花,但是我发动鬼道改判定。这样雷击虽然没中,但是我
能发动银月抢,要求大乔出闪。
大乔无闪减体力,剩三血。
旁边反贼司马懿幽幽地说:银月抢结算结束了吧?雷击判定还没结束哦…该我的鬼才了
,张角没黑桃,可是我有…
黑桃杀改判定,主公大乔中雷击,减二体力,剩一血。
方天画戟的第二个杀结算结束,接下来又是讨论:照理应该结算第三个对反贼张角的杀
,但是张角已经受到大乔流离来的杀了,是不是要再杀一次呢?
讨论下来的结果,还是要结算。
张角八卦阵判定,方块,不用出闪。但是张角说我不!发动鬼道改判定,手里是刚刚鬼
道雷击判定换回来的梅花。
虽然理论上张角中了杀要出闪,但是银月抢先发动,要求主公大乔出闪,主公无闪减体
力濒死求桃无,死,游戏结束,反贼胜利。
曹仁表示反对,理论上张角也濒死,凭什么能发动武器技能?凭什么要先结算银月抢而
不是先结算方天画戟的杀?要是先结算方天画戟的杀,张角已经死了,就不可能发动银
月抢了。
司马懿在旁边仍然幽幽地说:还记得刚才我反馈得到的方天画戟么,还在我手里呢,好
像是方块哦,理论上我还是可以进行张角八卦阵的改判哦…不过,就算我没有红色牌,
银月抢总是优先结算,主公死游戏结束,张角死不死无所谓啦~~
PS:现在大家知道银月枪有多麻烦了吧
三国大时代4中如何退出加的势力
不能退出的,如果你投靠他人,你将是一辈子的将军,除非你投靠他人,没接任务,那你还有自力的机会,否则终究是他的臣。
势力
加特殊势力,招特殊兵种
加入汉朝,可在篷莱招复国武士,汉献帝在许昌皇宫
加入董卓,可在朔方招羌弓骑兵,董卓在云中一个房里
加入司马懿,可在云中招苍狼兵,司马懿在宛城一个房里
加入张角,可招黄巾兵,在张掖
加入马克斯,可招罗马兵,马克斯在陇西
加入孟获,可招象骑兵,在兴古
加入义军,可招武士,王越在建安
加入黑旗军,可招黑旗兵,黑阎王在长白山
自立为王,就是独力团,可在南越招独立努兵,占领城池技术100招(龙骑兵,龙枪兵,龙努兵)一座城一种
刚出来武当山招侠士,在庐山招弓兵
扩展资料:
三国大时代攻略:
1、玩家可以投入势力助人统一天下,也可以自己建国。但是建国需要玉玺,还需要虎符。玉玺从孙坚或者孙策身上爆出来避免孙坚找不到,也可以等孙坚死后找孙策,这个就是给玩家自己掌握时机,若是袁术建国后玩家将不再可以建国。玩家还可以投入势力谋权篡位,即杀死势力君主,丞相,将军便可以继承势力,其中可以有武将文官退出此势力隐退或者投入别的势力。虎符从汉朝颁布的任务中获得。 注:玩家只可以投入三次NPC势力,npc也只可以投入三次势力。
2、当汉朝没有灭亡时,玩家和npc全部隶属汉朝。玩家可以通过金钱买官或者做任务提升官位。 丞相,大将军,还有许多征战将军杂牌将军,征东将军征西将军之类的,六部尚书,侍郎,都尉,平民。 将军丞相可以领取一个虎符,每一个月。
3、当玩家或npc拥有城池时,官位为太守,与上面职位互不冲突。太守可以在城池中颁发招贤令寻找人才,太守需要条件达到才会有人应了招贤令。国军可以在全地图颁发招贤令,但是并不是每一次都会有人加入。颁发一次招贤令需要10个虎符。只可以颁发
4,防止玩家不出去寻找人才,只在城里不断发招贤令
5、战斗地图可以细分,水中,陆地。如果有能力可以模仿英雄联盟,还有战斗时的那些事儿可以模仿大时代2的,多武将一起上才好。
6、加入更多的角色,更加细分的历史事件。
曹爽有天子有军队有武器有粮草,为何最终选择投降司马懿?
司马懿是趁着曹爽兄弟外出祭拜的时间发动政变,瞬间控制了都城,当时大司农桓范逃了出来,到了曹爽出为他谋划计策,觉得不应该投降,抵抗司马懿是可以成功的。
当时的桓范给曹爽讲了四个成功的原因:第一,手中有天子,一切都可以说是天子下的命令,挟天子令诸侯的事情曹家也不是没干过。第二,司马懿虽然掌握了城中军队,但中军别营是曹爽的直属队伍,可以受曹爽操控。第三,许昌有足够的兵器,只需要两天的时间便能装备好军队来抗衡司马懿。第四,桓范是大司农,有大司农印能使用,能够召集足够的粮草。有这四点加上司马懿刚政变不稳定,完全可以战胜司马懿。
但是曹爽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了司马懿,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曹爽顾念家属,当时他们是出城祭拜,家眷全部在城中,如果拼死抵抗,那么司马懿会把他的家眷全部杀光,所以为了保住家眷的命,曹爽不想与之对抗。第二,曹爽觉得自己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司马懿在魏国有丰富的运营经验,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管理内政都不如司马懿,而且当时虽然说中军别营直属曹爽,但那些都是杂牌军队,与司马懿控制的正规军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曹爽根本没有任何冒险的信心,他只想在乱世之中保全自己与家人的性命,所以选择了投降。但是他却没想到司马懿心狠手辣,为了不留后患将曹爽及身边的人都赶尽杀绝了。
三国:为什么说诸葛亮斗不过司马懿
诸葛亮斗不过司马懿有以下几个原因
1,曹军的整体实力强于蜀军,司马懿手下人才济济,诸葛亮手下能挑大梁的不多;
2、性格上讲,诸葛亮重于个人表现,司马懿更偏重于对大局的考虑,就是个人精英和团队精英的关系。
3、再比较双方的老板,刘备出身草根,曹操出身贵族,就当时人们的价值观来权衡,挟天子的曹操是正规军,刘备是杂牌,管理杂牌军的难度更大。
曹爽有天子有军队,打司马懿有必胜把握,为何却拱手投降?
曹爽,字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大司马曹真长子。自从曹休、曹真去世之后,曹家将权便有九年的空档期,在这期间军事指挥权落到了司马懿和外姓大臣的手里。后来魏明帝曹睿,病的十分严重脑子不清楚,掌握重要机密的孙姿,刘放二人,十分厌恶夏侯献和曹肇,都是为了自己利益而推举曹爽和司马懿为辅政大臣。如果曹爽真的有实力,那么曹家将不会出现为期九年的空档期,总的来说,曹爽能够成为辅政大臣,仅仅是因为,他是曹真的儿子,各方面势力权衡利弊后,曹爽是个最优的选择罢了。
曹爽最开始执政的时候,为人谨慎,尊重同僚,但是时间一长,仗着自己的身份和权力,便开始有点飘,排挤异己,结党营私。连太后都被软禁,霍乱后宫,司马懿被他狠狠的打压了十年之久,满朝的文武大臣都被他给得罪光了。
后来,司马懿趁曹爽陪着皇帝外出祭拜的时候,联合郭太后和朝中的大臣们,关闭城门,发动了高陵政变,控制了整个京城,要求罢免曹爽,便派人告诉曹爽,让他回来投降,并把皇帝带回来。
司马懿给曹爽的选择是:放弃自己的权利,可以保住官爵和他的富贵。担保人分别是太尉蒋济、尚书陈泰、侍中许允、殿中校尉尹大目,这些人都是朝堂上的重臣,其中还有人是曹爽的亲信。
但是当时有个大臣叫桓范,从京城逃出去,跑到曹爽处,给他出谋划策,他告诉曹爽,此时绝对不能投降,应该奋起反抗、皇帝在我们这边,我们可以以天子以令诸侯,皇帝的命令谁敢不听。如果不听这就是谋逆大罪,我们的胜算还是很大的。二就是,虽然司马懿控制了城中的部队,但是中领军还在城外,中领军是曹爽的直属部队,曹爽可以直接控制并下达命令,而且洛阳典农也在城外,曹爽也可以调动。三、许昌有充足的兵器,很快就可以运送到部队这,用这些武器武装军队,完全是够用的。第四就是桓范就是大司农,主要掌管粮草,大印在手,粮草调动只是分分钟的事情。粮草,武器,军队都有了,而且还有皇帝这张王牌,胜算还是十分巨大的。
摆在曹爽面前的是选择,让他十分纠结。把权力交出去,做一个没有任何权利的有钱人,要不然就是去奋力打一场不知道胜算如何的仗,如果赢了,那么权利和富贵都在,如果输了就是一败涂地,可能连性命都保不住。而且司马懿那边有那么多大臣做担保,恐怕也是信得过的。
所以曹爽在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后,没有听从桓范的劝告,决定去向司马懿投降。气的桓范说,曹真是个大英雄,怎么生出了你这样蠢笨的儿子呢?桓范确实也是应该生气,本来跟曹爽没有什么特别密切的联系,但是觉得曹爽赢得把握比较大,所以才去赌一把。只可惜他看错了曹爽,没有想到曹爽是一个这样的人,赌错了人,白白搭上自己的性命。
其实司马懿内心也是真的很担心吧,曹爽万一真的听了桓范的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调动军队来反抗,那么这场仗的输赢真的是很难下结论了吧。当知道曹爽选择投降的时候,内心肯定是庆幸的,不费力便解决了一个隐患。
曹爽在当了这么多年辅政大臣,在朝廷上为所欲为,打压司马懿,那他必定也知道桓范的计策是可行的,那么为什么他还选择了投降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曹爽的家人还在城中,他顾念家人
曹爽陪着皇帝去祭祀,断不能把所有家人带上,而且也没有料想到司马懿会发动政变,肯定不能提前安顿好家人,如果开战,那么家人就是曹爽的一大软肋,增加了司马懿的筹码。而且按照司马懿所说,只要自己交出权力,就可以保住爵位和富贵,还可以保住家人的平安,按照常人的思路这也是很正常的。如果听从了桓范的建议,家人可能都会被杀害。在这一点上看,曹爽还是不错的,十分顾念家人。
2、他没有看透司马懿,错信了他
曹爽这件事儿的本身就是一场博弈,只能说司马懿谈判的条件十分有诱惑力,而且,之前的时候,跟司马懿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的僵,没有动过司马懿手下的人,所以他认为,司马懿不存在坏恨在心这回事儿,而且司马懿之前为人十分的低调,曹爽本身又是皇室的贵族,他怎么可能说杀就杀呢。而且当时司马懿提出的条件,还有朝中的重臣做担保,其中还有自己的亲信,增加了可信度。这些条件都影响了曹爽的判断力,以至于轻信了司马懿,如果他没有相信,那肯定是不一样的后果,可能历史就要改写了。
3、曹爽本身的性格
在文章刚开始的时候就提到,曹爽本身并没有很强的能力,他能成为辅政大臣就是因为他是曹真的儿子。各方势力权衡利弊后,他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没有曹爽,也会有替他人来代替他罢了。他的一生真的是毫无建树,唯一一次的南征蜀汉,也大败,他本身又是贵族,顺风顺水,没有经历任何的波折,他是这样的性格也不奇怪。就连蒋济都认为,他是?驽马?。其实,曹爽也挺可怜的,被别人生生放到这个位置上,最后落得这个下场。
4、曹爽自己没有胜利的信心
根据曹爽自身的性格来看,他没有信心也是可以解释的通的。司马懿能征善战,而且有丰富的带兵经验,自己只有一次出兵还失败了,所以他根本不相信自己是司马懿的对手。在当时曹爽可以调动的军队都是杂牌军,司马懿控制的兵力都是主力军,这两大军队实力一比较,曹爽更没有信心了,虽然皇帝在自己手上,但是皇帝还比较年幼,司马懿那边是太后的支持,这样一比较实力悬殊,曹爽就有一种心理暗示,这场较量必输,都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那还不如投降。
总结来说,曹爽自身有很多的优势,奈何没有发挥好,能力配不上所得到的权利罢了。
好了,今天关于司马懿杂牌阵容搭配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司马懿杂牌阵容搭配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司马懿杂牌阵容搭配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