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金军师阵容搭配蜀国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赤金军师阵容搭配蜀国”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赤金军师阵容搭配蜀国插图

少年三国志2赤金军师比赤金神兽好。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少年三国志2中赤金神兽是辅助赤金军师提升战力,而赤金军师则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团队的格局,拥有赤金军师的团队,完全就是两种团队,差距被瞬间拉开。

关羽的失败完全是诸葛亮的错误,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常言道“能掐会算诸葛亮”在民间,诸葛亮一直都是智慧的化身,与此同时,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也被树立为千古以来的忠臣典范。

直至今日,诸葛亮也被人们所怀念,成都还专门有一个叫做“武侯区”的地方,这个名称就是用来纪念诸葛亮的。

看过三国题材文学作品的人都知道,诸葛亮用兵如神,关羽威震华夏,水淹七军时,蜀汉几乎马上就要实现一统中原的伟业了。然而因为盟友吴国的背刺,使得关羽兵败身死,蜀国也就此由盛转衰,属实一件憾事。

后世评价,关羽被背刺,完全是因为他太过傲慢,得罪于孙权,但是,同样是用兵如神的伟人,却一语道破:关羽败走麦城,完全是诸葛亮在战略决策上出现了瑕疵。

一、兵力分散

主席曾这样评价诸葛亮:“其始误于隆重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主席此话,归根结底,就是诸葛亮没有集中蜀汉的优势兵力,才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这个道理听上去非常简单易懂,即使是我们这些丝毫没有打仗经验的人,也能听得明明白白的,那么被封为武侯的诸葛亮岂会不懂这个道理?

事实上,他懂得,只不过是在战略层面上出现了问题。

举个例子,如果让你带一个人同时出游,你肯定知道不能让一个人掉队这个问题,可是,这一千号人怎么吃饭,怎么休息,怎么规划出游载具,怎么核点有没有人掉队,这都是个问题。

即使带一百个人外出游外,就足以让一个普通人焦头烂额了,更何况诸葛亮统帅的是数十万大军。

首先,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战略构想,他意图三分天下,帮助刘备在蜀地站稳脚跟,然后稳扎稳打一统中原。

这样的战略构想原本没什么问题,可是不要忘了,诸葛亮的对手可是老谋深算的曹操。

如果对手是个平庸之辈,或许诸葛亮在几年内就能一统中原,但曹操毕竟不是等闲之辈,诸葛亮却低估了曹操的实力,进而犯了主席口中“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的错误。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受到了巨大冲击,连他本人都险些身死,只得败退北方,魏蜀吴形成三方对垒之势,面对吴蜀两国的军事联盟,长此以往,魏国必然承受不住压力。

而后,曹操命令曹仁主动放弃江陵,把一处富庶的土地白白拱手相让,进而使得吴蜀两国渐生嫌隙,为今后的逐个击破埋下了伏笔。

可是,诸葛亮却没有察觉到盟友之间的裂痕,仍然全心全意地把曹操当做唯一的靶子。而且,随着曹操阵营的久攻不下,吴蜀两国士兵的士气也开始低落,尽管打不过曹操。

但毕竟吴国的实力还是在蜀国之上的,如果自己可以一统蜀国,虎踞南方,那么天命在谁亦未可知也,吴国因此开始觊觎蜀国的土地。

二、盟友破裂

蜀国最先立足于荆州,这片土地虽然国强民富,但是同样也是首当其冲的要害之地。因此,刘备方面的国防压力巨大,而后,在曹操主动放弃江陵后,刘备以此为据点占据了益州,更是引发了孙权的不满。

益州曾是孙权的上游重镇,先是被曹操占领后又被刘备占领,他自然是很不乐意,虽说在占据益州后刘备的综合实力大大提升。

但是他却不得不将大军一分为二,一处驻扎荆州对抗曹操,一处驻扎益州提防孙权偷袭,如此正印证了主席所说的“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使得大军首尾不能相顾。

如果诸葛亮在此时能够稳扎稳打,尽可能规避战事,抚恤百姓,休养生息的话,蜀国将在短短几年后就拥有势不可挡之势,届时孙权夺取益州的美梦也会泡汤。

然而,诸葛亮急于求战,使得国外军事压力陡增,国内百姓饱受战争之苦。

而且,诸葛亮进军的目标是我国的中部,其地势狭隘,纵横勾连,牵一发而动全身,诸葛亮只能扩大战线,不然便有可能陷入被包围的被动局面,仅仅依靠蜀国一国的国力很难完成此等壮举

因此蜀国只能依靠吴国的力量,然而吴国在这次却选择了坐山观虎斗,使得战事的困难程度大大加剧。

尽管如此,诸葛亮仍然用兵如神,以少胜多,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战绩,但是蜀国的弊端就在于,实在是太弱了,魏蜀两国就像是牌局上的赌徒。

尽管蜀国牌技高超,可是却穷得只剩下一条底裤了,而魏国则是腰缠万贯,哪怕多输几场也没关系,但如果蜀国不小心赌输了,局势便会万劫不复。

三、败走麦城

此后,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一统汉中,大有不可阻挡之势,甚至吓得曹操都想要迁都了。眼看着复兴汉室在即,可是,一场变故却彻底断送了汉室光复的机会。

诸葛亮能掐会算,但也算不出自己的盟友会在这个时机选择背刺。

原本应当接应关羽的吴国断掉了关羽的去路,往前是魏国大军,向后又是吴国军队,进退不得,关羽便陷入了危机之中,最后只得铤而走险,败走麦城。

之后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关羽此战身亡,不久后张飞为了给二哥报仇,也不幸遭到刺杀,刘备为了复仇,在失去理性的情况下贸然对吴国发动了全面战争,断送了蜀国的最后一丝气运,就连诸葛亮都在感叹:“天要亡我大汉。”

背刺蜀汉,看似是吴国不忠不义的无耻行为,实质上两国决裂的嫌隙早已经存在了,再加上倘若关羽大军真的一统了中原,那么虎踞南方的吴国岂不也成为了蜀汉的盘中餐?孙权岂会看不到这一点?因此他便只能选择背刺。

诸葛亮没有看出,或者说低估了吴国带来的风险,急于出兵还于旧都,最终导致了汉朝复兴变成了一场黄粱美梦。

当然,诸葛亮的那个时代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诸葛亮不可能时时事事的了解前方的动向,他自身也是内政军事两手抓,没有多余的脑力思考这些。

再加上当时刘关张三人都已经快六十岁了,时间容不得蜀国有任何拖沓,因此才使得蜀汉在战略上的急于冒进,最终因此一蹶不振。

结语

主席对于诸葛亮用兵的评价一针见血,诸葛亮是古代的武侯,主席又是当代用兵如神的代表,两位伟人跨时空展开了一场战术上的研讨,实在是令我们大呼过瘾,也不得不感叹主席在军事上超前的眼光。

即使诸葛亮战略上的失策导致了蜀汉最终的覆灭,但这并不影响诸葛亮用兵如神的地位,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金。

诸葛亮虽说有诸多不足,但他的军事能力在古代的军师里面,也算得上是头等了,更何况诸葛亮还是军事政治一把抓的人,这更是千古以来少有的,所以说,他仍然是智慧的象征。

人们怀念诸葛亮,更多的是怀念他大公无私,爱民如子的精神,正所谓公者千古,私者一时,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将会被世人永远铭记。

好了,今天关于“赤金军师阵容搭配蜀国”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赤金军师阵容搭配蜀国”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